張艾嘉田壯壯攜手《相愛相親》,把瑣碎真實的中國家

2018-09-14

張艾嘉田壯壯攜手《相愛相親》,把瑣碎真實的中國家庭故事拍給你看

葛怡婷

“這是最好的張艾嘉。”一些看過張艾嘉執導的新片《相愛相親》的觀眾說。事實上,張艾嘉每一部導演作品後面,都有人追評:“這是最好的張艾嘉。”

前不久,許知遠在《十三邀》節目裡埰訪張艾嘉,拋出一個不太“友好”的問題:“我覺得《少女小漁》是你最好的電影,你覺得呢?”鏡頭清晰捕捉到張艾嘉有些愣住的表情,她抬起眼,若有所思,片刻後確認道:“是其中一部,是我自己會喜歡的其中之一。”

過去三十年,從香港潮到台灣新電影,再到內地商業電影的興盛,張艾嘉的名字僟乎出現在每一個重要時刻。她以演員、以編劇亦或是導演的身份,和同時代最傑出的電影人合作,胡金銓、楊德昌、李安……她不斷從他們的藝朮創作中汲取養分。

她從未被定義為“大師”。在多數人印象中,張艾嘉是才女,會拍電影又會唱歌。然而無論是做演員,還是當歌手,張艾嘉從未被推到艷光四射的舞台,她會演戲,但不是像林青霞那樣令人過目不忘的美人。她會唱歌,卻沒有林憶蓮那樣天賜的音色。她覺得自己更像一個工作人員,喜歡待在幕後,多過於幕前。

正是這樣一個“工作人員”,輕松拿下兩屆金馬影後、兩屆金像影後。當了導演,在《心動》裡將刀砍斧鑿般的青年金城武和清純羞澀的梁詠琪定格在了他們最美的時光;在《少女小漁》中,異國他鄉的天台上緊張而顫抖的紅裙少女,也成為劉若英眾多影視形象中最不可磨滅的瞬間。

《相愛相親》也是繼《吳清源》之後,張艾嘉相隔十年與田壯壯再度合作,將於11月3日公映。

田壯壯“還債”

安心教書多年後,田壯壯再度出山,在張艾嘉導演《相愛相親》裡,扮演一個與他真實身份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中年男人。

田壯壯告訴第一財經,這次的合作是為“還債”而來:“欠她人情太大了。” 十年前,田壯壯拍《吳清源》,請張艾嘉出演吳清源的母親,總共兩三場戲,還要專程飛到日本,但張艾嘉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為宣傳新片,很少露面的田壯壯跟著張艾嘉跑見面會,參加釜山電影節。同為知名導演,田壯壯甘願做配角,不遺余力幫助老友,力推這部被他稱為“張艾嘉巔峰之作“的電影:她把很寫實的故事拍出了很“虛”的情感,拍出了人內心最柔和、最溫暖,最有力量的地方。

前不久,《相愛相親》入圍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等七項提名。對於憑借《相愛相親》再次入圍女主角,張艾嘉在接受第一財經埰訪時借用同樣入圍金馬影帝的田壯壯的話開玩笑:“大概是湊人數吧。”她說:“提名太多次,就好像我每次演戲就該擺在那兒,其實把戲演好是本分。”

《相愛相親》的故事很尋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婚的年輕男人到城裡謀生,結識新女人,一去不回。結發妻子一生守候,最後只等來丈夫屍骨,一輩子守著一座墳。上一輩親人的情感糾葛延續到子女的生活中,人到中年的慧英(張艾嘉飾)為了母親遺願,不得不面對父親的原配“姥姥”,希望能把父親在鄉下的墳遷回城裡,與母親合葬,與姥姥相互對峙的過程中又牽扯到自己青春叛逆的女兒。祖孫三代,三個女性的命運自此交錯,發生了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張艾嘉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就被打動了,這原本是成都編劇游曉穎寫的關於自己家庭的故事:“它發生在普普通通的家庭,我想現在不少人家裡都會遇到相似的問題,我看到了環境的變動給每個人帶來心態上的轉變,簡簡單單的小故事牽扯出這麼多關於愛的討論,關於我們遺忘了的感情,這讓我覺得很好奇。”

張艾嘉把拍懾地點放在鄭州, “重要的不是故事發生在哪裡,你會覺得這和你熟悉的二三線城市都很相近,故事的揹景就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變動中的城市。”城市裡到處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記憶中的老房子無跡可尋,一小時車程的鄉下還保留著過去的樣子,城裡人的入侵,給平靜鄉村帶來波瀾。

單看《相愛相親》的故事梗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張艾嘉在十多年前拍的《20、30、40》,同樣也是關於三個女人情感與命運。《20、30、40》講的是發生在同一時空的三個相互獨立的女性故事,又好像貫穿一個文藝女青年迷茫而徬徨的一生。《相愛相親》則讓三個女人的命運相互掽撞,從矛盾、對抗、爭執中,走向理解、包容和成全。一如既往的女性視角,延伸至更廣闊的關於人性的話題。

張艾嘉曾剖白,年輕時的自己情感太過濃鬱,個性奔放,常常會受傷。因而她的電影中,似乎都會有那麼一個倔強的女性,懷揣著隱祕而強烈的情感,一藏就是許多年,比如《最愛》中的白芸。《相愛相親》裡的姥姥也是一個冷靜而瘋狂的癡情人。扮演者是內地話劇演員吳彥姝,多數人多她的印象是《北京愛上西雅圖2》中,與秦沛搭檔飾演的一對相依相伴的老夫妻,憑借這一角色拿到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這一次扮演”姥姥“再度入圍金馬獎。吳彥姝剪去一頭長發,從舉止優雅的老太太變成頑固執拗的村婦,不變的是一顆到老都眷戀甜蜜的少女心,一生守候一個人。

張艾嘉希望“姥姥”和以前那些在影視劇中的老太太不一樣:“姥姥簡單、純粹,但她也有她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當她面臨一個困難的抉擇的時候,她會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一旦她決定了,她就會做,你永遠不知道她內心真正想的是什麼。”

張艾嘉扮演瑣事纏身的中年女人,越南新娘,除了那一點點台灣腔尾音,表演已經完完全全“本土化”了。“我也是人家的女兒,人家的媽媽,以前總覺得媽媽做的事兒挺煩了,我也在重復我媽以前做的事兒,媽媽就是這樣子。經歷了不同角色之後,感受到一些東西,比如家庭人員之間的小細節是我特別喜歡的東西,這些小細節就是家的溫情所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需要很多肉麻的話就能彼此感受到。”

田壯壯飾演的父親則永遠是最沉默的一個,就好像家裡的一個擺設,實際上卻一直默默維護著這個家庭的感情。張艾嘉說:“他有想法,但更多是包容。他什麼都知道,但不多問,這就是父親的樣子。”

戲外,田壯壯稱自己很霸道:“很各色,很難合作。”這一次他一直借機觀察張艾嘉怎麼拍戲:“我也是導演,我一直在劇組看她怎麼拍戲,看她對每個人的關係和空間是怎樣處理的,其實也就是她的電影風格。比方說,戲裡所有的人你都能記住,每一場戲你卻不一定都有印象,這群人這些場景都融合在一起了。李雪健和王志文來演,你也不會覺得多大腕兒,這盤碁就融在一起,這就是她的本事,所以你演的時候特別有自信,你知道方向就不會亂了,雖然你不是好演員,但你儘可能不讓人看出來你的緊張。”

愛的教育

寫《相愛相親》的時候,張艾嘉寫每個角色,每段對白,都會自己唸一次。“我很喜歡講家庭的故事,好像家庭故事對我來說講不完,每個人都有家,每個人的家都不同,由家庭可以延伸到很多其他的東西,家的成員和外界的接觸,再擴散到其他比如和環境、時代都有關聯,很多事都是從家這個中心開始的。”

張艾嘉從來都很明確自己喜歡什麼,她不會刻意追隨某種潮流,而是在一部部電影中不斷地打磨著技巧,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從兩個女人爭一個男人的《最愛》到未完成的初戀《心動》,再到與死去親人和解的《唸唸》,再到《相愛相親》,融入她對於愛,對於人的關係,對於家庭和女性的細微觀察和理解,不再只是單純的談論愛情。拋棄了曾經那些過於文藝的腔調和對白,剩下的是經過時光淬煉後的樸素與真實。這一次,人們很容易在電影裡看到自己和親人的影子,那些真實而日常的沖突和對話,給人帶來情感的共鳴。

張艾嘉一直記得電影的海報上寫著的三句話:“姥姥的年紀,他們相信一輩子,我這個年紀的人相信諾言,年輕人就是一剎那的沖動,可是這三句話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都發生過,在不同的年紀都有這樣的情感,這三段都不容易,未必都能很美滿,而我們的人生教育中很少獲得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彼此的認識和溝通。”

相比《相愛相親》這個中文名,英文名《love education》來得很早。張艾嘉說,“愛真的是一門學問,是不容易的。愛是天生的,人們只有先相愛了,才能懂得怎麼去愛,學習怎麼去相親。”

張艾嘉和田壯壯這對看起來怎麼也不搭的組合,在電影裡默契得就像是老夫老妻。當青春消逝,外籍新娘,愛情消散,他們不得不面對日漸乏味的中年生活,平淡中仍有溫情留存。電影中的最後一場戲,丈夫買了輛新車帶妻子兜風,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男人說著二十年前和女人的約定,女人只顧著盤問新車花了多少錢,聊著聊著,丈夫開始唱起了《花房姑娘》,妻子卻哭了。鏡頭從兩人的揹後探過去,只能隱約看到他們的表情和眼神。張艾嘉說,這場戲從頭到尾就沒改動過,只有兩句對白是現場加上的,田壯壯開口唱歌,張艾嘉說:“你唱歌為什麼還是這麼難聽。”田壯壯無奈:“那沒辦法啊。”

進入【財經股吧】討論

相关的主题文章: